< 返回B站视频无水印解析工具

迷茫的二代-“开始还想跟我爸一样,披荆斩棘.......”-海商帝国5-郑经的生存之道(上)

1664年(康熙三年),铜山失陷,郑经全面退守台湾,从开始了艰难的求生之路。
1664年(康熙三年)十一月和1665年(康熙四年)四月,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曾两次率水师征台,“均受风涛所阻”,无功而返。两次攻台不利,使清廷中“风涛莫测,难以制胜”的意见渐占上风。施琅一心与郑氏为敌,于1668年(康熙七年)上疏的《尽陈台湾剿抚可平机宜事本》;清廷不为所动,调施琅入京为内大臣,裁减福建水师,不再议攻取台湾一事。清廷也有招抚之意,不过郑经的答复还是很有风骨的“先王在日,前后招抚者,亦只差「削发」二字。本藩焉肯坠先王之志?”
退守台湾的郑经以陈永华总政事,刘国轩掌军事,积极发展农业和海外贸易,“上通日本,下贩暹罗、交趾、东京各处以富国,从此台湾日盛,田畴市肆,不让内地。”
面对清政府的迁界政策,对获取大陆商品方面郑经接受了陈永华的建议,“当令一旅驻劄厦门勿得骚扰沿边百姓,善与内地边将交,便可接济”
总的来说,面对变化莫测的海洋贸易,郑氏集团总是能够采取相对应的策略,处处维护自己商人的合法权益,并为自己的商人争取最大的贸易主动权。但无论是贸易制度和组织的正常运行,还是高明贸易策略的有效实施,其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支持。
前往BILIBILI(B站)播放
  • 来自:59.62.225.95
  • 时间:2023-04-20 13:40:32
  • 网址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fY4y1p7tZ