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经病逝,明郑内乱,澎湖海战郑军大败,清朝收复台湾。海商帝国5-郑经的生存之道(下)
明永历三十五年(康熙二十年,1681年)春正月二十八日,招讨大将军延平〔王〕世子郑经殂。
郑经的早逝再次引发了明郑内讧。冯锡范与郑氏诸位公子共废监国郑克臧,缢杀之。
台湾实际大权由主持政事的冯锡范和握有军权的刘国轩掌握。这起政变,导致郑氏集团内部“叔侄相猜,文武解体,政出多门,各怀观望。”
同年,在李光地、姚启圣的保荐下,施琅以右都督充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太子少保,前往福建。
施琅抵达后,在姚启圣的支持下,迅速整军备战,至1682年(康熙二十一年),福建水师已有“精兵二万有奇,大小战船三百号”。
在施琅“下令:戮一降卒,抵死”的政治攻势下,刘国轩、冯锡范奉郑克塽,率领郑氏集团降清。
二十一日,施琅亲自督诸军,蜂拥齐击,清军兵力优势,以六船攻一船。刘国轩令江胜、邱辉、陈起明等迎战,各奋死力。邱辉之船,军士尽歼,犹徒手击杀,鲜血溅水有声,抚剑疾视,清兵不敢向前;然大势已去,乃自发火药自焚而死。而施琅亦用火船乘风纵发,烟焰弥天,海船相继焚毁,江胜、曾瑞、王顺等大将皆战死。刘国轩知势不敌,急驾小船从吼门遁回东宁。施琅遂得澎湖;剩下孤立无援的官将一百六十五员、 士兵四千八百五十三名投降清军。
台湾兵民得知刘国轩败逃台湾后,各怀戒心,市井风鹤。冯锡范下令全岛戒严,与郑克塽、刘国轩、陈绳武、洪磊等,相议战守之策。
其后郑克塽至北京入觐,封为汉军公。自国姓起兵,迄世孙凡三世,奉永历正朔三十七年;至是降,而明朔亡。